《寄江陵韩少尹》
别来玄鬓共成霜,云起无心出帝乡。 蜀国鱼笺数行字,忆君秋梦过南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思念之情,以及人生无常、岁月不居的感慨。首句“别来玄鬓共成霜”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双方的鬓发都已斑白,尽显岁月的痕迹。
第二句“云起无心出帝乡”运用了比喻手法,描绘了友人无心留在繁华的都城,如云起飘然而去。这句诗既表现了友人的高洁性格,又传达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漠。
第三句“蜀国鱼笺数行字”提及了友人从蜀地寄来的书信,而“鱼笺”则暗示了书信的内容可能充满了思念之情。同时,这也表现了友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一句“忆君秋梦过南塘”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秋天的夜晚,诗人梦见自己越过南塘,与友人相见。这句诗充满了浓郁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世界和敏锐的人生观察。
|
创作背景
羊士谔的《寄江陵韩少尹》一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情感变化密切相关。羊士谔在唐代的政治环境中,曾多次担任地方官职,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同时,他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对友情、爱情和人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表达。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韩少尹的交往和友情有关。韩少尹可能是诗人的好友或同僚,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韩少尹的思念和关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此外,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唐代的江陵地区,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是诗人们常常歌咏的对象。羊士谔在这首诗中,可能也借用了江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羊士谔的《寄江陵韩少尹》一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的生平经历、情感变化与唐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相结合的产物。
相关诗词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