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普向十首》
远近僧垣共白云,萧然不著世间尘。 朝参夜讲庸何计,野饭山栖已可人。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意境深远、脱俗离尘的诗歌。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远近僧垣共白云”,这里运用了景色的描绘,将僧垣(僧人的住所或寺庙的围墙)与白云相提并论,给人一种高远、脱俗的感觉,展现了诗人超凡的心境和世界的宽阔。
次句“萧然不著世间尘”,“萧然”形容清静、寂寥的状态,表示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尘世繁华的淡漠与超脱。这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第三句“朝参夜讲庸何计”,“朝参夜讲”指的是僧人早晚的修行活动。而“庸何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活动的态度,即不计较、不重视世间的得失,只注重精神的修炼和提升。
最后一句“野饭山栖已可人”,“野饭山栖”指的是在山野间的生活,“已可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欣喜。
通过这四句诗,诗人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清静寂寥的心境和对修行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凝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示。
|
创作背景
《游普向十首》是宋朝诗人陈造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诗人游览普向山的经历。普向山,风景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给陈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与生活的哲理,因此创作了这十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十首诗主要描绘了普向山的秀丽景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游普向十首》的创作背景是陈造在游览普向山的过程中,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