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頫江三绝赵宰增为四复次韵答之·追和》
两夜北风吹石裂,雪神骄蹇更淹留。 羁人坐叹肌生粟,媚白妖红耐此不。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北风凛冽,雪意缠绵的寒冬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此情境的感叹和生活的无奈。
首句“两夜北风吹石裂”,用“吹石裂”形象地描绘了北风的强劲和寒冷,使得读者能够立即感受到严冬的惨烈。这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描绘技巧,也表达了他在面对自然威力时的敬畏之情。
次句“雪神骄蹇更淹留”,“雪神骄蹇”用了拟人手法,给雪赋予了人性,像一个骄傲不羁的神祇,任意滞留,不愿离去。此句诗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复杂情感,既有欣赏,也有无奈。
末两句“羁人坐叹肌生粟,媚白妖红耐此不。”“羁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寒风中坐着,感叹肌肤因为寒冷而起了鸡皮疙瘩。“媚白妖红耐此不”则是诗人对娇艳花朵能否抵御严寒的疑问,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困苦环境时的无奈和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寒冬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感叹和坚韧,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诗艺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
《登頫江三绝赵宰增为四复次韵答之·追和》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位置与环境:頫江是一个地名,诗人陈造在这里登高远眺,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人际交往:赵宰对陈造的诗进行了增补,陈造因此以诗回应,表达了友谊与诗意交流的美好。
3. 诗人的个人情感:陈造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综上,《登頫江三绝赵宰增为四复次韵答之·追和》的创作背景是陈造在頫江的美景中,受到赵宰的诗意增补,以自己的诗歌回应,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友情的热爱与珍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诗歌创作背景的复杂性,如需更详细准确的信息,可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