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

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
凤去留孤根,岩悬非朽壤。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
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激励和向上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深敬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追风岂无策”以一种激昂的态势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梦想的坚定态度和无畏精神。而“持斧有遐想”则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现了诗人以实际行动追求梦想的决心。 “凤去留孤根,岩悬非朽壤”这两句诗,通过凤凰离去的形象和岩石的坚韧,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变迁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则进一步借助自然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自我完善的力量。苔藓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自然生成,自我繁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玉节垂云长,也形象地表现了生命不断向上,向阳光伸展的态势。 最后的“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则以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困难和挑战的无畏态度。山虽然幽深峻峭,但通过努力,我们也可以攀登上去。这无疑是对读者的鼓励和激励,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能有勇气去挑战和突破。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力量,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也激励了读者去追求梦想,无畏困难,积极向上。
创作背景
羊士谔的《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羊士谔在唐朝曾任官职,而这首诗中表现的“野夫”形象,可能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野的向往。他可能在东山采鞭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清新,从而产生了创作此诗的灵感。 此外,诗中的“偶得元者”也可能暗示了他在自然中领悟到了某种道理或得到了某种启示。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羊士谔的个人经历、情感以及对自然的感悟有关。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猜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照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诗歌的主题进行分析。
诗词关键字: 追风 去留 亦可
相关诗词
  • 1
    [唐]
    出郭喜见山,东行亦未远。
    夕阳带归路,霭霭秋稼晚。
    樵者乘霁归,野夫及星饭。
    请谢朱轮客,垂竿不复返。
  • 2
    [唐]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3
    [清]
    君不见湖州直在太湖东,香枫成林橘青葱。
    山川迢迢丽村渚,秋城淡淡遮苍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风俗清朴勤桑农。
    充肠非独多薯蓣,宴客兼有锦鲤红。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击壤歌年丰。
    今岁野夫四十一,追忆往日真如梦。
    腐儒营斗粟,闾阎挽长弓。
    盗贼如麻乱捉人,流血谁辨西与东?
    又闻大户贪官爵,贿赂渐欲到三公。
    豪仆强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纵横。
    皇天无眼见不及,细民愁困何时终?
    安得圣人调玉烛,再似隆庆万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万国来朝大明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