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
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 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 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 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自叹和去国之心,通过描写幽亭、高韵、苔甃、竹深等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尘世生活的厌倦。最后两句以风蝉和脱朝簪作结,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
具体来说,首联“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中,作者通过“自叹”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而“谁知去国心”则表现了他的孤寂和落寞。颔联“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中,作者通过对幽亭和高韵的描写,展现了对清幽高雅生活的向往。颈联“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中,作者通过描写苔藓、泉水、竹林等自然景物,进一步表现了对自然和清幽生活的喜爱。尾联“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中,作者通过风蝉和脱朝簪的意象,表现了自己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
整首诗意境清幽高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了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厌倦。
|
创作背景
羊士谔的《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羊士谔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顶峰。他本人可能是一个文人雅士,喜欢与友人诗词唱和,游历山水,感受自然之美。
这首诗的题目提到了“晚夏”,说明诗歌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弊居林亭”,这可能表示诗人的居住环境不是很好,但他依然能够在林亭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
此外,诗歌中还可能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题目中的“酬卢司门”说明这是诗人回复友人卢司门寄来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羊士谔的《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对自然和友人的感情有关。
相关诗词
-
诸机忘尽未忘诗,似向诗中有所依。
远境等闲支枕觅,空山容易杖藜归。
清猿一一居林叫,白鸟双双避钓飞。
欲画净名居士像,焚香愿见陆探微。
-
蚤觉浮生类转蓬,江湖元不恨西东。
十年敛迹居林下,万里游情付梦中。
开阖岂嫌梅子雨,往来难信石尤风。
青山坐老堆黄发,奈尔滔滔泣路穷。
¤
-
醉倒尚夸云液美,吟看尤觉羽毛轻。
松轩怅望情何限,竹槛留连兴愈清。
水草远含青翠色,野花仍吐细微英。
风来昼榻消残暑,雨过秋蝉送晚声。
仙境每看天路近,风骚不许世纷萦。
饶君先驾云间鹤,雇我还骑海上鲸。
白帝气刚群动肃,道人心正百魔惊。
共欣淡泊居林石,翻笑驱驰到市城。
溪上且同三笑乐,饮中要与八仙争。
莫言酒量全输我,会是诗名数石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