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潇湘雨打船篷》
潇湘雨打船篷。 别离中。
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
留不住。 终须去。 莫匆匆。
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歌。诗人借助潇湘雨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哀伤和不舍的情感。
首句“潇湘雨打船篷”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通过雨打船篷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接着,“别离中”明确表达了诗歌的主题——离别。在离别的时刻,诗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一句,通过生动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浩渺的江水和狂风暴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澜和痛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离别后前景的担忧和不安。
“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三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他试图挽留,但无法改变离别的现实。然而,他仍然希望离别不要来得太匆匆,希望能够多留一些时间来珍惜相处的时光。
最后,“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的预感。他独自一人,不知道未来将与谁共度时光,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失落。
整首诗歌通过对潇湘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伤和不舍,以及对未来孤独生活的预感。诗人借助意象和情感的表现,使诗歌具有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
创作背景
《乌夜啼·潇湘雨打船篷》是宋代词人石孝友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及石孝友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宋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争频繁,民众生活困苦。这种社会环境对石孝友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石孝友本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乌夜啼·潇湘雨打船篷》这首词中,石孝友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潇湘雨打船篷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忧愤之情。综上所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及石孝友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
相关诗词
-
人间无欠秋风处,偏到霜痕月杪。
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
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
孤迥幽深,激扬悲壮,浮沈浩渺。
行路古来难,貂裘敝、匹马关山人老。
锦字未成,寒到君边书到否。
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
早斟酌、万里封侯,镜迟霜照。
-
矢矫翔鸾谿上峰。
飘萧雪霰打船篷。
天花凌乱水晶宫。
飞透纸窗斜取势,吹回谿面舞因风。
身游水墨画图中。
-
竹皮狗尾粗斓斑,神虎门前兴已阑。
每恨误身诚可溺,殆将苴履不须弹。
数茎渐觉胜簪怯,一免当知复冠难。
柱后惠文非所志,宁从子夏学酸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