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醉袖吟鞭行色里》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 晚山一半被云遮。 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 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 曲屏深幌小窗纱。 翠沾眉上柳,红搵脸边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动感与色彩的晚景图,同时又通过暗示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流浪生涯的感慨,以及思乡之情。
首联“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描绘了诗人醉酒行吟的场景,风吹动他的帽檐,显得潇洒而又落寞。这一行色匆匆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
颔联“晚山一半被云遮。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进一步描绘了晚景的图景,晚山被云遮蔽,残阳照亮了远处的水面,古木上集结了栖息的乌鸦。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苍茫、寂寥的晚景画面,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颈联“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诗人发出了感慨,表达了对于漂泊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尾联“曲屏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搵脸边花。”诗人通过描绘家中曲屏、深幌、小窗纱等温馨景象,进一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眉上的翠柳和脸边的红花也象征了诗人的青春已逝,增添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晚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厌倦,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
创作背景
**《临江仙·醉袖吟鞭行色里》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石孝友个人的仕途经历,另一方面则与普遍的社会背景有关**。
1. 石孝友个人的仕途经历对他创作这首词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一直充当着地方小官的角色。这种经历让他对离别和重逢有着深刻的体验,这种情感也充分体现在他的词作中。
2. 社会背景也对这首词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与人之间常常面临离别之苦。这种社会状况让石孝友对人生的聚散离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综上所述,石孝友的《临江仙·醉袖吟鞭行色里》的创作背景既包含他个人的仕途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关诗词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