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瑞花飘朔雪,灏气满南宫。 迢递层城掩,徘徊午夜中。 金闺通籍恨,银烛直庐空。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冬季雪景并寄托思乡之情的诗。
首联“瑞花飘朔雪,灏气满南宫”,瑞花指的是雪花,朔雪即北方的雪。这两句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浩渺、清冷的氛围。“灏气”二字,给人一种广阔、深远的感觉,而“南宫”则暗示了诗中的场景可能在皇宫或者宫廷之内。
颔联“迢递层城掩,徘徊午夜中”,迢递形容遥远,层城指的是层层叠叠的城市或者宫殿。这两句描绘了雪夜中的城市或宫殿,显得遥远而朦胧,而诗人在午夜中徘徊,无法入眠,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
颈联“金闺通籍恨,银烛直庐空”,金闺指的是华丽的闺房,通籍指的是记入名册,恨则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怨恨。银烛指的是银色的蜡烛,直庐则是值班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和怨恨,同时也描绘了独自在值班室的寂静和空虚。
尾联“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乌台指的是御史台,客指的是诗人自己。家山指的是家乡的山水,桂丛则是家乡的象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诗人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创作背景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是唐代文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羊士谔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非常繁荣的时代。唐朝的诗歌达到了巅峰状态,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窦吏部一起在雪中工作或值班(“寓直”)的经历有关。雪中寓直,意味着诗人在大雪中坚守岗位,这可能引发了一些情感和思考。同时,唐朝的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交流和应答,这首诗也可能是对窦吏部原作的一种和诗或回应。
在没有更多具体历史背景资料的情况下,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查阅相关的唐诗研究和历史文献。
相关诗词
-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蹇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
谪居潇湘渚,再见洞庭秋。
极目连江汉,西南浸斗牛。
滔滔荡云梦,澹澹摇巴丘。
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丽中波,苍翠长夜浮。
帝子去永久,楚词尚悲秋。
我同长沙行,时事加百忧。
登高望旧国,胡马满东周。
宛叶遍蓬蒿,樊邓无良畴。
独攀青枫树,泪洒沧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阳蒐。
差池尽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虽地接,不得从之游。
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
跂予暮霞里,谁谓无轻舟。
-
醉玉颓来欲化仙,一洼和气蔼芳妍。
终宵自向华胥去,吏部何曾瓮下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