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隐逸》

落魄蕉衫戴道冠,菖蒲满案浸清寒。
有钱即买丹砂炼,无病犹将素问看。
连日游山僧共住,频年乞米鹤同餐。
世间不朽非锺鼎,曾与高人静处观。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和深意的诗。首联“落魄蕉衫戴道冠,菖蒲满案浸清寒。”描绘了诗人的形象,身着落魄的蕉衫,头戴道冠,满案的菖蒲浸透着清寒之气。这既展示了诗人的清雅脱俗,又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清苦与落寞。 颔联“有钱即买丹砂炼,无病犹将素问看。”表明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健康,有钱就买来丹砂炼制,没有病痛也会研读《素问》这样的医学经典。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追求的是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质的享受。 颈联“连日游山僧共住,频年乞米鹤同餐。”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僧侣一同游山玩水,常年与鹤一同餐食。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世俗的距离。 尾联“世间不朽非锺鼎,曾与高人静处观。”这是诗人的感慨,他认为世间的不朽并非在于钟鼎这样的权力象征,而是在于与高人静处观悟。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表达了他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和对世俗观念的淡泊,充满了哲理和深意。
创作背景
赵庚夫的《隐逸》创作背景主要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在宋代,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许多士人感到仕途无望,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不满。同时,受到道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一些士人开始向往隐逸生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 赵庚夫作为一位士人,也感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对隐逸生活产生了向往。他的《隐逸》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赵庚夫的相关史料,以获取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上一首
《锦孙》
诗词关键字: 丹砂 素问 菖蒲
相关诗词
  • 1
    [近代]
    菊以隐逸称,殆未得其似,志洁而行芳,灵均差可拟。
    生也不逢时,落叶满天地。
    枝弱不胜花,凛凛中有恃。
    繁霜作锻练,侵晓色逾美。
    忍寒向西风,略见平生志。
    一花经九秋,未肯便憔悴。
    残英在枝头,抱香终王坠。
    寒梅初破萼,已值坚冰志。
    相逢应一笑,异代有同契。
  • 2
    [宋]
    戈甲何为盛,田园已就荒。
    仅能移北阜,未暇隐东墙。
    寂寞交亲远,漂零道路长。
    归心随断雁,离思感垂杨。
    避寇湘江外,依刘汝水傍。
    闾阎嗟逼仄,登眺喜宽凉。
    远岫谁能屐,寒溪竟欲航。
    冰盘悲玉井,风簟爱筠床。
    地尽妖氛气,春余草木光。
    宝薰烟雾细,仙茗笑谈香。
    接武青云路,论文绿野堂。
    虎皮空自悦,猿臂定谁攘。
    取友真多益,求田苦未臧。
    撑肠披锦绣,漱石饱膏肓。
    隐逸追元亮,风骚近子昂。
    栖鸦啼古堞,幽槛倚斜阳。

  • 3
    [宋]
    懒散数椽下,于人无所求。
    静观棋得趣,闲坐石忘忧。
    对酒红生颊,孤吟白上头。
    高山有佳趣,便欲作清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