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明月堂》

郢匠由来巧运斤,清光那复隔织尘。
九秋万里云头路,半夜千峰顶上人。
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
应怜赤水寻珠客,白日茫茫尚问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且深刻的诗,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艺术创作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郢匠由来巧运斤,清光那复隔织尘。”通过引用郢匠的典故,赞美了工匠的精巧技艺。“清光那复隔织尘”一句,表达了技艺的精湛,如同清光穿透尘埃,无法阻隔。 颔联“九秋万里云头路,半夜千峰顶上人。”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象,用浓烈的画面感展现了秋天的万里云天和半夜千峰顶上的壮观。 颈联“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此句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诗人坐观天地,感受乾坤之大,惊觉草木也充满了生命力。 尾联“应怜赤水寻珠客,白日茫茫尚问津。”在这里,诗人以赤水寻珠客自比,表达了他在茫茫人生路中,仍然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艺术创作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追求。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生动且富有韵味,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发性。
创作背景
**《题明月堂》的创作背景与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有关**。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谪至黄州,居住在城南的长江边。他在附近开垦荒地,筑屋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在这个时期,苏轼经历了政治迫害,但他的内心并未被痛苦压垮,而是表现出一种旷达和恬淡的精神。他常常出入于田野阡陌,月夜泛舟,在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哲理。这样的生活背景对《题明月堂》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诗词关键字: 云头 问津 峰顶
相关诗词
  • 1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3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