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宰樊汊》
龙岂分勤惰,司存想异方。 萗雩均此意,丰歉竟殊疆。 惠戒憎漏网,君宁专击强。 东南有偏熟,鄙语未应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关于天命、勤劳、丰收与公平。首联“龙岂分勤惰,司存想异方”以龙为比喻,描述一种超越勤惰,掌管各方的命运力量。这里的“司存想异方”表达了命运无常,各方有异的观念。颔联“萗雩均此意,丰歉竟殊疆”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即使祭祀祈求丰收,实际的丰收与否仍会因地域而有差异。颈联“惠戒憎漏网,君宁专击强”表达了作者对于公平和正义的看法,宁可专心打击强者,也不愿漏过任何一人。尾联“东南有偏熟,鄙语未应忘”则以具体的地理位置为例,表明尽管有些地方丰收,但不应忘记那些鄙陋、困难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和社会关怀。通过对天命、勤劳、丰收与公平的探讨,作者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独到洞察。
|
创作背景
《次韵杨宰樊汊》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从诗歌标题《次韵杨宰樊汊》可以看出,这是陈造对杨宰的诗作《樊汊》的一种和韵诗。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之间经常会进行和韵诗的创作,即针对他人的诗作,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格式进行再创作。这种创作方式既是一种文学交流,也是对他人诗作的赞赏和回应。因此,陈造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其次,诗歌的内容也反映了创作背景。诗歌描绘了樊汊的景色和风情,以及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这些内容都源于陈造对当地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综上所述,《次韵杨宰樊汊》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了对杨宰诗作的回应和对当地生活及自然景色的感悟。
相关诗词
-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