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粹老修广德湖》
古作重虑始,功利故能永。 末俗纷锥刀,往往附光影。 此几百岁余,兴废屡动静。 七乡十万家,利害寄俄顷。 筹张好恶曹,聒聒乱池黾。 使君武陵孙,明洁水中荇。 坐啸黄堂春,独得意外景,登临莽芜没,叹息民不幸。 一日出水光,荡漾出荒梗。 黍禾杂菰鱼,狼籍被它境。 人指白鹤祠,殷勤窃有请。 衣冠俨群公,一一画真鲠。 斯人岂可作,庶用荐遗秉。 公乎且我去,何以慰乡井。 愿属丹青手,千载共观省。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个清明廉政的官员,在混乱的社会中努力为民谋利,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福祉的关切。
首句“古作重虑始,功利故能永。”表达了传统的价值观,即做事要深思熟虑,追求长远的利益。这与下文描述的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社会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末俗纷锥刀,往往附光影。”描绘了社会上人们追逐名利、附炎趋势的现象,形象生动。
“使君武陵孙,明洁水中荇。”则用比喻的手法,赞扬了这位清廉自持、光明磊落的官员。
“坐啸黄堂春,独得意外景。”这句表达了这位官员在混乱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
“登临莽芜没,叹息民不幸。”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登上高处看到荒芜的景象,为民众的不幸而叹息。
“愿属丹青手,千载共观省。”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幅社会写照能够流传千古,让人们反思和警醒。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反映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创作背景
《和马粹老修广德湖》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水利建设、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具体背景如下:
1. 水利建设:广德湖是宋代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为了修复和改善湖泊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修治。这首诗便是围绕这一工程而创作的。
2. 社会环境:宋代时期,国家对于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经济发展需求。
3. 诗人经历:舒坦作为宋代诗人,对水利工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观察和体验,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修复广德湖的过程,表达了对水利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和马粹老修广德湖》是在宋代水利建设、社会环境和诗人个人经历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相关诗词
-
我车疾驱无停辀,君马既秣犹少留。
客怀那更见行色,胜地不能成纵游。
君去我愁归路远,黄叶霜风山意晚。
几时云外有音来,早送文书遮病眼。
-
世事反观俱了了,鷃鹏何大亦何小。
木人起舞中郎拍,问著木人应不晓。
-
城西有祠临水涘,翠松列植路如砥。
问之耆老此为谁,唐大历中吴刺史。
刺史为民开陂湖,故迹犹传堰九里。
年很小鼓报丰穰,决渠为雨润泽美。
遗爱有桥名怀恩,姓名不载太史氏。
昔汉吴公治第一,列传寂寂名无纪。
刺史岂其苗裔欤,明州政亦河南比。
堂上大书荆公诗,兰菊春秋百世祀。
地志只称王长官,有功于民盖一揆。
吾闻是邦多贤守,裴王碑字颜与李。
惟侯盛德著人心,彼石可焚祠弗圯。
广德湖为鸿隙陂,召棠栾社谁敢毁。
秔稌充羡侯之赐,庙食辰存如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