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去路湘桃破萼》

去路湘桃破萼,归时乳燕巢梁。
不成一事又还乡。
也是经春游荡。
香炉重燃鸂鶒,罗衾再拂鸳鸯。
今宵应解话愁肠。
指点尘生绣帐。
作品赏析
这首词情真意切,将词人内心的忧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去路、归时两相对比,将词人的游荡无归、空落失意的情绪倾诉得细腻入微。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在春天里离开家乡,沿途所见皆是破萼的湘桃、筑巢的乳燕,这不禁让他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接着“不成一事又还乡”一句,直接抒发出他一事无成、空落失意的情怀。下片进一步描绘词人回到家乡后的情景,他燃起香炉、拂拭罗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排遣内心的忧愁。然而,“今宵应解话愁肠,指点尘生绣帐”两句,却透露出他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烦恼,指点尘生绣帐的动作,进一步凸显了他内心的忧怨之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将词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西江月·去路湘桃破萼》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事件和作者晁端礼的生平有关**。这首词是在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汴京沦陷,晁端礼携家南逃的背景下创作的。词中借古忧今,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具体创作年月不详,但可以从词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推断出来。
诗词关键字: 愁肠 还乡 去路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