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雪霁千岩》
雪霁千岩,春回万壑,和气如许。 今古稽山,风流人物,真是生申处。 儿童竹马,欢迎夹道,争为使君歌舞。 道当年、蓬莱朵秀,又来作蓬莱主。 一编勋业,家传几世,自是赤松仙侣。 青琐黄堂,等闲游戏,又问乘槎路。 银河耿耿,使星今夜,应与老人星聚。 要知他、秋羹消息,早梅初吐。 |
作品赏析
|
这首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描绘了一幅雪后春回、万物复苏的美景。诗人赞美了稽山的风流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用热烈的欢迎场面和儿童的歌舞来表现人民的喜悦和期待。诗人将这些美好的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欢快的氛围。
在这首词中,诗人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赞美,将这些人与稽山的美景相提并论,更加突出了稽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出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稽山春景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
创作背景
《永遇乐·雪霁千岩》是宋朝晁端礼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雪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自然环境:这首词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象,作者可能被雪后美景所感染,因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个人情感:晁端礼作为一个文人,对大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雪后的景象可能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进而创作了这首词。
3.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文学繁荣,诗词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描绘生活的重要方式。晁端礼作为当时的文人,受到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可能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综上所述,《永遇乐·雪霁千岩》的创作背景与自然环境、作者个人情感和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有关。
相关诗词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灯火已收正月半。
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
骑款段。
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
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
吹梦断。
西看窗日犹嫌短。
-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㲯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