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四首》
帆馆舟轻去若梭,平生忠信傲风波。 忽然隐几惊摇兀,知是那吒石畔过。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江上疾行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傲岸不羁、超越纷浊现实的精神状态。
首句“帆饱舟轻去若梭”描绘了船帆饱满、船只轻盈,在江面上迅速前行的景象,形象生动,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感觉。
次句“平生忠信傲风波”则展示了诗人平生忠诚守信,不畏艰难险阻,傲视风浪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忽然隐几惊摇兀”笔锋一转,描写诗人突然惊觉船体摇晃,心情也随之起伏。这一描写使得诗歌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最后一句“知是那吒石畔过”则揭示了船体摇晃的原因,是因为经过了那吒石畔。这一结尾既符合逻辑,又充满了诗意,让读者在欣赏诗歌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波澜与奇遇。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生动地展现了江上航行的场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傲岸不羁的精神风貌。
|
创作背景
陈造的《江行四首》的创作背景是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陈造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接着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乱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词是陈造在金兵南侵后的感时抒愤之作,具体写作年月不可考,大概作于建炎晚期(公元1129年—1130年)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他借古忧今,抒发出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