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生杜应求韵送中岩印老往成都正法》
原原临济孙,一一孤峰峻。 旧来正法眼,不许窥阃仞。 古路人迹绝,况复遗辙轫。 只今谁健者,公亦师子迅。 倚天剑气寒,掣电目光瞬。 平生缚虎手,肯击死蛇阵。 如何闹市里,撒手乃勇进。 前时老狐臊,腥气存已仅。 倾河看洗涤,馀刃聊斥摈。 坐令会府地,圜悟宗复振。 缅思中岩老,今代无此隽。 喜闻亲嫡子,高提曩真印。 要知天人师,此位那可闰。 好去露鞭影,广道收驵骏。 睠言清净关,莫遣众魔磷。 愿为一事大,他物非所赆。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峰峻岭中的高僧形象,表达了对其勇猛精进、无畏前行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正法的崇尚和对束缚的挣脱。
首句“原原临济孙,一一孤峰峻”描绘了高僧所在的孤峰峻岭,表现出其高远绝俗的境界。“旧来正法眼,不许窥阃仞”则表现了高僧秉持正法,不容许世俗纷扰的内心世界。
接着,“古路人迹绝,况复遗辙轫”表现了高僧修行之路的艰辛与孤独,但“只今谁健者,公亦师子迅”一句则突显了高僧的勇猛和精进。
“倚天剑气寒,掣电目光瞬”一句则生动地描绘了高僧的气度和威严,而“平生缚虎手,肯击死蛇阵”则表现了高僧的勇猛无畏,不畏艰难险阻。
“如何闹市里,撒手乃勇进”一句则表达了高僧在喧嚣的世俗中仍能保持精进的态度,而“前时老狐臊,腥气存已仅”则表现了高僧清除邪气的威力。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传承正法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身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
创作背景
《次友生杜应求韵送中岩印老往成都正法》是宋朝诗人史尧弼的一首诗。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为中岩印老去成都正法而作。其中,“次友生杜应求韵”表示诗人按照友人杜应求的韵脚来进行创作。
对于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友人的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然而,现有的信息并未详细描述这些背景,所以无法给出确切的创作背景。
如果你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感兴趣,建议你进一步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可能能找到更多关于诗人史尧弼、友人杜应求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相关诗词
-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
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
专念往生心不断
-
我比丘某甲,今为傍生类。
发佛大慈悲,忏彼六情根。
无始业障海,眼根著诸色。
耳界闻乱声,鼻染一切香。
舌生诸恶刺,身如机关主。
六贼游戏中,心想如猿猴,无有暂停时。
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
一切业因缘,皆从妄想起。
妄想如幻焰,亦若空中花。
迷倒不觉知,为诸惑业缚。
永堕三途界,没在众苦中。
不闻正法音,何曾知忏悔。
惟愿十方佛,菩萨众大师。
慈力与冥加,令其知发露。
无始一切恶,今日悉消除。
毕故不造新,
-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
以大愿力出世间,示梵王身宣正法。
三十六旬有六日,惟有此日最吉祥。
稽首殷勤一瓣香,万岁千秋为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