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声声慢·迎门高髻》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
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
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犹记凌波欲去,问明榼罗袜,却为谁留。
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
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
谩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与一位旧日相知的重逢,又写别后的相思,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和苦闷。 上片写重逢。“迎门”三句写对方的风度姿态和容貌,“高髻”和“娉”写出女子的美丽和婀娜多姿。“浅拂”二句写她的妆扮,突出她的艳丽。“相逢”三句写重逢后的感受,“靓妆俊语”写出她的美丽和聪明,“有旧家、京洛风流”则写出她的高贵气质和风度,使人想起那些旧日里的京洛名士。 下片写别后相思。“犹记”三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凌波欲去”写出女子的轻盈飘逸,“问明榼罗袜,却为谁留”则表现出她的依依不舍。“枉梦相思”三句写别后的相思之苦,“几回南浦行舟”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焦虑和苦闷。“莫辞”三句写重逢后的宴饮,词人希望她能畅快地饮酒起舞,以忘却心中的烦恼。“怕重来、燕子空楼”则表现出词人对未来的忧虑,怕再次来到这里时,已经人去楼空。 整首词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词人与旧日相知重逢的喜悦和别后的相思之苦,展现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和苦闷。
创作背景
《声声慢·迎门高髻》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节日习俗和作者的经历有关。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而这首词则是以作者的视角描述这一习俗,通过宫女的外貌和内心活动,展现了深宫寂寥、宫女哀怨的情景,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宫女命运的同情。
诗词关键字: 梢头 行舟 靓妆
相关诗词
  • 1
    [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2
    [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
  • 3
    [唐]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