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扫芳林》
扫芳林。 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 晚窗自吟。 沈沈。 幽径芳寻。 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 料如今。 门前数重翠阴。 |
作品赏析
|
这首词写的是春末夏初时景,上片写晚春景色,下片追忆往昔娱游,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怀之情,寄寓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春末夏初的景色。首三句写春残之景,首句写春林花落,二句写春鸟老尽,三句写春雨绵绵不绝。接下来三句写渐入夏天的景色,衣服渐觉润湿,扇子也感到微凉。晚上独自吟诗,寂静沉思。下片回忆往事,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怀之情。首三句写词人追寻幽径芳草,然后描写苔香帘净、竹影庭深的景致。接下来四句写词人懒于晨妆,钗环虫散,绣屏鸾破,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最后三句写现今门前数重翠阴,感慨时光流逝,往事已矣。整首词意境深远,借景抒情,以淡雅委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伤怀之情,寄寓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
创作背景
王沂孙的《八六子·扫芳林》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王沂孙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这样的时代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者本人也可能经历过一些感情上的波折和痛苦,这些都反映在这首词中。
具体来说,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春去夏来的时节,作者傍晚独倚窗前,看到窗外的景色,想起了远方的恋人,表达了相思之情。词中的“扫芳林”、“惜春空”等描绘了春天的消逝,而“倚阑干”、“暮烟碧”等则渲染出一种孤独、忧郁的气氛,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综上所述,王沂孙的《八六子·扫芳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首词的诞生。
相关诗词
-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
洗芳林、夜来风雨。
匆匆还送春去。
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
君听取。
怕此承、春归也过吴中路。
君行到处。
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
春还住。
休索吟春伴侣。
残花今已尘土。
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能唤否。
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
烦君妙语。
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