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龟石寺》
一龟先过水,更有一龟寻。 鸟出石潭底,笋穿沙树心。 平桥连断岸,古佛坐乔林。 竹里何人住,时闻啸咏音。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生动优美的自然风景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画卷。此诗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敬仰与热爱。
首联“一龟先过水,更有一龟寻”,以龟为引子,描绘了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两只乌龟在水中游动,一前一后,仿佛在追寻、嬉戏,形成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既有动态美,又富有生活气息。
颔联“鸟出石潭底,笋穿沙树心”,进一步扩展了诗歌的意象。鸟儿从石潭底部飞出,新生的竹笋穿透了沙树的中心,这两句诗充满了生命力,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颈联“平桥连断岸,古佛坐乔林”,诗人将视线转向了人文景观。平桥连接了断裂的河岸,古佛端坐在高大的树林中,自然与人文在此和谐交融,形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
尾联“竹里何人住,时闻啸咏音”,以问句作结,留下了深思的空间。竹林深处何人居住?时而传来吟诵诗歌的声音。这既增加了诗的神秘感,也让人对自然和生活产生了更多的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画面,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美感。同时,诗人的高超技巧也使得诗歌在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丰富的内涵。
|
创作背景
《重游龟石寺》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诗人在之前已经游览过龟石寺,这次重游可能引发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感慨。
2.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龟石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可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3.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游览过程中,诗人可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产生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这也可能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一部分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根据诗歌标题和作者的创作风格进行的一些推测,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经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诗词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浪涌孤亭起。
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
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
斗吐出、寒烟寒雨。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
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
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
奈鹭也、惊飞沙渚。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
鼓双楫,浩歌去。
-
春溪与岸平,初月出谿明。
--张荐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
--李崿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
--颜真卿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
--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