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散解庙行》

巨灵挥斧山为拆,谽谺飞出寒溪碧。
南酉北枧皆户家,种秧插供衣食。
此水不枯岁不饥,此溪不涸龙是司。
森木古屋龙所宅,人家望岁如取携。
笳箫呜呜坎坎鼓,秋报春祈从父祖。
鸡豚肥腯社酒香,擎跪曲拳谁敢侮。
年时雩祷嗟徒勤,适龙睡熟唤不闻。
溪心蒿艾化埃壒,可怪嘉谷遭惔焚。
千沟万浍分飞瀑,面露摇风际天绿。
怀宝睡足龙亦惊,雁门之踦此焉复。
安得溪水长滂浪,龙不忸怩民乐康。
向来野草填饥肠,怨气括作颐下囊。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饶繁荣的乡村景象,以巨灵挥斧开山,谽谺飞出的寒溪为背景,描绘了山乡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以龙为象征,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的开头以巨灵挥斧劈山,寒溪飞出的壮丽景象为背景,引出了这个富饶的山村。接着,诗人描绘了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足,种秧插秧,衣食无忧。然后,诗人以龙为象征,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龙司水源,滋润万物,森木古屋也是龙的宅第,人们望岁如取携,把希望寄托在龙的身上。 在诗中,诗人还描绘了人们祭神的场景,鸡豚肥腯,社酒飘香,人们虔诚地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然而,有时祈祷并不能得到回应,龙睡熟了,无法唤醒,嘉谷遭受旱灾,人们无奈地承受着天灾人祸的打击。 但是,诗人并没有放弃希望,他描绘了千沟万浍分飞瀑的壮丽景象,面露摇风际天绿,怀宝睡足的龙也被惊醒,雁门之踦也得以恢复。诗人希望能有溪水长滂浪,龙不忸怩,人民乐康的美好景象。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山乡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对命运的无奈。
创作背景
陈造的《散解庙行》是一首宋代的古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陈造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动荡:宋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争、灾难和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无奈。这种社会背景可能对陈造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2. 民生疾苦:陈造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的诗人,目睹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疾苦和困境,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深感同情和关切。这种情感可能在《散解庙行》中得到了表达。 3. 个人感慨:陈造在人生历程中可能经历了一些坎坷和波折,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些个人感慨可能在诗歌中得到了抒发。 综上所述,陈造的《散解庙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
诗词关键字: 饥肠 古屋 坎坎
相关诗词
  • 1
    [宋]
    散解溪纡福溪直,两山空中泻清激。
    潴渟壅建几千家,邀入中田作膏液。
    馀流复合古城东,末世尚奏铅华功。
    定名粉水自谁始,水神有灵当热中。
    去年龟纹布溪底,房民倒垂忧死徒。
    今年活活夜继晨,渌涨稻禾三百里。
    此溪今昨亏盈,郡民即溪岐死生。
    天设地施禹疏凿,世人盍亦求其情。
    古来名实为宾主,两溪厚农非小补。
    但令旄孺无饥羸,安用女子相夸诩。
  • 2
    [明]
    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
    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
    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
    正德丙丁戊巳年,寺人气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
    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
    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
    方岳郡县为奔走,檄官牒吏争出头。
    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啇。
    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
    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落何棘。
    木偶尽是金缕纹,驿车挽载自京国。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
  • 3
    [宋]
    鹄立通明殿。
    又重逢、揆余初度,梦庚华旦。
    不学花奴簪红权,且看秋香宜晚。
    任甲子、从新重换。
    天欲东都修车马,故降神生甫维周翰。
    歌崧岳,咏江汉。
    明堂朝罢夷琛献。
    引星辰、万人共听,风尘长算。
    清昼山东诸将捷,席卷黄河两岸。
    问谁在、玉皇香案。
    师保万民功业别,向西京、原庙行圭瓚。
    定郏鄏,蔔瀍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