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秀才》
暇日枝筇对摇落,衰年悲感为谁多。 政疏里俗有嗫呫,身远贵游无孰何。 耐病阻陪吹帽醉,祛愁聊复击樽歌。 诗来起我湖海兴,梦逐狎鸥分白波。 |
作品赏析
|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闲暇之日面对落叶衰败之景,感慨年华已逝,悲感丛生。同时,诗人表达了对政事疏漏、民俗鄙陋的无奈,对身远贵游、无所作为的慨叹。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悲愁之中,而是通过饮酒击歌来驱散忧愁,借助诗歌来唤起心中的湖海豪情,梦想追逐着白波与狎鸥共游。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赏析:
1.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枝筇”、“摇落”、“衰年”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日衰败的景象,进而引发对年华已逝的悲感。同时,通过“狎鸥”、“白波”等意象,展现出诗人心中的湖海豪情,表现出一种豁达洒脱的气度。
2. 抒情方式:诗人采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在直接抒情中,如“悲感为谁多”、“身远贵游无孰何”等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无奈。在间接抒情中,如“耐病阻陪吹帽醉,祛愁聊复击樽歌”等句,通过描绘行为来表达内心的忧愁与豁达。
3. 韵律与节奏:这首诗在韵律与节奏上颇具特色。整体上,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同时,诗人通过平仄、对仗等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美观,富于音乐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衰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年华已逝的悲感,同时展现了诗人豁达洒脱的气度。在意象运用、抒情方式、韵律与节奏等方面,这首诗均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
创作背景
《次韵周秀才》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明确。然而,可以从诗的内容和一些历史背景进行推测。
首先,从诗题《次韵周秀才》可以看出,这是陈造对周秀才诗作的回应,以同样的韵脚和主题进行创作,展示了诗人间的友情和诗才比拼。
其次,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创作极为盛行。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对自然风光、人情世态进行描绘。因此,可以推测陈造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和周秀才诗作的影响。
此外,陈造本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颇具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涉及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因此,《次韵周秀才》很可能是他在与周秀才的诗歌交流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创作出的一首佳作。
综上所述,虽然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从诗的内容和历史背景进行推测,理解陈造创作《次韵周秀才》的动机和背景。
相关诗词
-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