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隐静往反四首》
一随俗驾走红尘,松竹生愁鹤怨人。 杯渡老师相悉否,野僧心地宰官身。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意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态度,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红尘俗世与清净禅心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首句“一随俗驾走红尘”,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忙碌与奔波。“红尘”在这里代表了纷繁复杂的世俗世界,充满了物质追求和名利欲望。
次句“松竹生愁鹤怨人”,松竹是坚韧、高雅的象征,鹤则常常代表超脱与清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无奈,松竹和鹤的“生愁”与“怨”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末两句“杯渡老师相悉否,野僧心地宰官身”,引用了佛教典故,杯渡老师和野僧都代表着佛教中的智者和高人,而“宰官身”则指代诗人自己在世俗中的身份。“相悉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理禅心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在世俗与禅心之间的挣扎与困惑。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人在世俗与禅心之间的挣扎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于禅心的向往。
|
创作背景
《游隐静往反四首》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组诗,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自然环境:诗人陈造游览了隐静山,被其自然景色所触动,因此创作了这组诗。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2.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陈造作为一个诗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这组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3. 个人经历:陈造本人的人生经历也可能对这组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可能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游隐静往反四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克宾一字入公门,有理难伸笑杀人。
隐静不行兴化令,他年谁道棒头亲。
-
隐静灵仙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第二百九十九卷
-
风声不多雨声多,汹汹晓衾闻浪波。
恰似秋眠隐静寺,玉霄泉从床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