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向月余三月初一闻鸠鸣有作》
春雨蒙蒙来,花时昏昏过。 山深多悲风,闭户只欲卧。 此村无杜鹃,不知桑叶大。 滩声自不恶,赖此洗尘堁。 晓闻晴鸠呼,云阴似将破。 故园何时归,麦饭出舂磨。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让人的心情也如同天气一样昏昏沉沉。诗人身处在深山之中,悲风呼啸,令人感到十分悲凉,只想关上门窗卧床休息。
在这个村子里没有杜鹃鸟的叫声,诗人也因此无法判断桑叶是否已经长大。但是,滩头的水声并不难听,反而让人可以用它来洗去身上的尘土。早晨醒来,听到晴鸠的鸣叫,似乎预示着云层即将散去,天气即将转晴。
最后,诗人不禁想起了故乡,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享受家乡的麦饭和舂磨的声音。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异乡生活中的孤寂和无奈。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的美妙。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
创作背景
《阴雨向月余三月初一闻鸠鸣有作》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诗题和诗歌内容中推断出来。
首先,诗题《阴雨向月余三月初一闻鸠鸣有作》提到了“阴雨向月余”,说明这段时间天气持续阴雨,可能影响了人们的心情和生活。这样的天气环境可能为诗人创作这首诗提供了情感的铺垫。
其次,诗中的“闻鸠鸣”说明诗人在这个阴雨的日子里听到了鸠鸟的鸣叫。这可能引发了诗人的某种思绪,成为诗的重要素材。
综合这些元素,我们可以推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持续阴雨的天气中,诗人听到了鸠鸟的鸣叫,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逢春春半合何如,火急谋欢二月余。
且向花间行载酒,谁能窗下卧看书。
追攀每恨朱门远,鄙恡仍怜玉柄疏。
他日相寻预相报,芳时多不在蓬居。
-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
珍重从君乞小狸,女郎先已办氍毹。
自缘夜榻思高枕,端要山斋护旧书。
遣聘自将盐裹箬,策勋莫道食无鱼。
花阴满地春堪戏,正是蚕眠二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