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正仲君子泉》

脉来层嶂远,影到片天清。
洗砚云根起,归瓢乳味盈。
岩花蒙润泽,水草见分明。
已遂投簪志,何须起濯缨。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之情。 首联“脉来层嶂远,影到片天清。”描绘了山脉的连绵和天空的清朗,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广阔。 颔联“洗砚云根起,归瓢乳味盈。”描绘了诗人洗砚台和取水的场景,云根和乳味等细节描绘,生动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和诗人的雅致生活。 颈联“岩花蒙润泽,水草见分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岩石上的花朵和水草在润泽下更加清晰分明,细节描绘细腻入微。 尾联“已遂投簪志,何须起濯缨。”表达了诗人已经实现了辞官归隐的志向,不再需要洗涤官场的污浊,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之情。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之情。
创作背景
《和正仲君子泉》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宋朝的诗歌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舒岳祥作为宋朝的诗人,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在他的诗歌中有很多体现。 2. 对君子品质的赞美:诗中的“君子泉”寓意着一种高尚的品质和人格。舒岳祥通过描绘泉水的清澈和流淌,来表达对君子品质的赞美。 3. 社会背景的映射:诗歌往往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宋朝时期,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纷争。舒岳祥的诗歌中可能也包含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期望。 以上是对《和正仲君子泉》创作背景的一些理解,但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历史文献和诗人的生平才能准确得知。
诗词关键字: 润泽 水草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2
    [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3
    [先秦]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