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用之题剡雪》
两岸青山一水流,蓑衣不著雪为裘。 安道只应深树里,青山不见便回舟。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画意和诗情的诗歌。首先,整体来看,诗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两岸青山一水流”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秀美。
其次,诗人通过“蓑衣不著雪为裘”描绘了诗中人物的形象,这是一个穿着蓑衣、不畏寒冷的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同时,这也暗示了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再次,“安道只应深树里”这句诗,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最后,“青山不见便回舟”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又带有一种哲理意味,即景色的美好往往转瞬即逝,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暗示,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厚感情。
|
创作背景
《和用之题剡雪》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自然环境:诗中所描绘的“剡雪”,可能是诗人身处的自然环境,即剡地的雪景。诗人被雪景之美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人文情感:诗人可能通过描绘雪景,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或者借景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3. 社会背景:诗歌的创作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宋朝时期,文学繁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综上所述,《和用之题剡雪》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自然环境、人文情感和社会背景的综合作用。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生平经历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诗词
-
章句飘飘续小山,古风萧瑟笔追还。
海鹏共击三千里,铁马同归十二闲。
功业会看钟鼎上,声华已在缙绅间。
他年记忆怜衰老,为报西川引一班。
-
万里鱼龙会有时,壮怀歌罢涕交颐。
一毛未许杨朱拔,三战空怀鲍叔知。
明月夜光多白眼,高山流水自朱丝。
尘埃野马知多少,拟倩撩天鼻孔吹。
-
粝食粗衣饱暖时,从他鼻涕自垂颐。
万金药岂世无有,九折臂余人始知。
过雨沾香辞落蔕,随风飞絮趁游丝。
我无妙语酬春事,惭愧新歌值凤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