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
涛波襄陵尚霖雨,龙伯不省田家苦。 官中出镪瘗流尸,内地之民无宅土。 京邑本根枝外邦,渠侬枵虚闯官仓。 流亡可饱骨可肉,县官仁爱吏慈祥。 古来畏天灾无小,迄令百颦馀一笑。 阳愆阴伏谁致此,共说群憸投有昊。 一昨雩祷饭不荤,神祠佛屋香炷氲。 霓望朝昏耐跼蹐,风传真赝长纷纭。 我归得同郡人乐,愍农喜雨收奇作。 想摩鲸牙凌浩荡,更穿月胁翔辽邈。 吾帮不熟农告功,溜匙云子行沾侬。 小儿解谢倩人诮,搜镌径欲分吾穷。 乃公拙无尺一召,他日当归有先当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灾害和农家苦难的诗。诗人以涛波襄陵、霖雨不止为背景,描绘了农家遭受的苦难和官府的救援措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天灾人祸的畏惧和无奈,以及对于神祠佛屋的祈求和纷纭传言的疑虑。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灾害和农家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运用了流畅的韵律和韵律变化,使诗歌更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在主题思想上,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灾害和农家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对于官府救援措施的肯定和赞扬。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感人情感的诗歌,值得读者深入品读和欣赏。
|
创作背景
《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是宋朝诗人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当时的天气灾害和民生问题有关。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而天气对农业收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长时间干旱无雨,将对农作物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粮食短缺,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一场及时的降雨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意义重大。
这首诗中的“喜雨”主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降雨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中还可能蕴含着对当政者的期望和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关注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灾害问题,确保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
池溜因忝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
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
夺官分所甘,年来禄又绝。
天公尚怜人,岁赍禾与麦。
经冬雪屡下,根须连地脉。
庖厨望饼饵,瓮盎思曲糵。
一春百日旱,田作龟板拆。
老农泪欲堕,无麦真无食。
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
田中有人至,膏润已逾尺。
继来不违愿,饱食真可必。
民生亦何幸,天意每相恤。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同尔乐丰穰,异尔苦税役。
时闻吏号呼,手把县符赤。
岁赋行自办,横敛何时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