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访大林和尚》
投迹入空境,看心愧此身。 绾巾蒙示结,执镜为宣因。 石壁初消雪,筠关久灭尘。 坐来花落尽,犹自不知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表达投身自然、心境寂静的诗,让人感到一种超脱世俗、静观自得的境界。
“投迹入空境,看心愧此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投身于寂静、空旷的自然环境中,反观内心,觉得自己的身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一种愧疚。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的超脱和自省。
“绾巾蒙示结,执镜为宣因。”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行为,展示了他的沉静和内敛。其中的“蒙示结”和“执镜”表达了诗人在静默中反观自我,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的深沉。
“石壁初消雪,筠关久灭尘。”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清新和静谧,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石壁上的雪初消,筠关长久以来没有尘土,表达了诗人对环境清静的要求。
“坐来花落尽,犹自不知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静坐深思,花儿落尽了他也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沉浸在内心世界中,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在意,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超脱和自省。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静观自得的境界。诗人的表达方式简练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静谧的美感。
|
创作背景
《春日访大林和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作者皇甫汸与大林和尚的交往以及他们在春季的一次见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佛教和禅宗思想的探索和领悟。
皇甫汸(1498—1582),明代文学家,字子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工部主事,后因事被贬为广东驿丞。他工诗文,尤精于诗词,与兄皇甫冲、弟皇甫濂俱有名。著有《皇甫司勋集》等。
大林和尚可能是一位佛教禅宗的高僧,皇甫汸在春季去拜访他,可能是为了探讨佛法或寻求心灵上的指引。在访问期间,皇甫汸看到了寺庙周围的春光和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词类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
阴阴日光淡。
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
读书大林寺,航空天上来。
泉石固所好,国耻恨未湔。
众志乃成城,斯任须并肩。
疥壁意云何,愿言共勉旃。
-
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