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夏日湖泛作采莲曲》

雀舫疑杯渡,虹桥似带萦。
湖光湛处全无暑,云气浮时半有晴。
此时流水歌声起,此日采莲殊未已。
帆回橹转逐桥斜,树里溪边是妾家。
翠裙<女忌>杀风前叶,红粉娇于水上花。
花开花落独含愁,人去人来不断游。
玉斝醉霞何惜晚,瑶华零露易惊秋。
秋露蒹葭没,秋水芙蓉歇。
菱镜年年非故颜,荷衣夜夜空明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湖光山色诗,诗中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湖面景色,以及人们采莲、游玩的活动场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丝的忧愁和感慨。 首联“雀舫疑杯渡,虹桥似带萦。”描绘了湖面上的雀舫和虹桥,形象生动。颔联“湖光湛处全无暑,云气浮时半有晴。”描绘了湖面的光影和气象变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感受。 颈联“此时流水歌声起,此日采莲殊未已。”以流水歌声和采莲的场景,展现了人们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而“帆回橹转逐桥斜,树里溪边是妾家。”则进一步勾勒出了湖面上的热闹景象。 接下来,“翠裙杀风前叶,红粉娇于水上花。”通过对女子衣裙和水上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受。而“花开花落独含愁,人去人来不断游。”则在欢乐的氛围中,透露出一丝丝的忧愁和感慨。 最后,“玉斝醉霞何惜晚,瑶华零露易惊秋。”通过对玉杯、醉霞、瑶华、零露等元素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秋露蒹葭没,秋水芙蓉歇。菱镜年年非故颜,荷衣夜夜空明月。”则以秋天的景色和女子的容貌、衣裳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述,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多彩,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忧愁。
创作背景
《夏日湖泛作采莲曲》是明代文学家皇甫汸所作的一首采莲曲。诗歌描绘了夏天湖面上采莲的场景,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采莲女的勤劳。关于该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地理环境:皇甫汸生活的时代,江南地区湖泊众多,水草丰茂,适宜莲子生长。因此,他可能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了采莲的场景,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文学传统:采莲题材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诗人都曾以此为题进行创作。皇甫汸可能受到了前人作品的影响,也想要尝试创作一首采莲曲。 3. 个人情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可能反映了皇甫汸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对采莲场景的描绘,他可能想要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或者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总之,《夏日湖泛作采莲曲》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地理环境、文学传统和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
诗词关键字: 云气 湖光 溪边
相关诗词
  • 1
    [宋]
    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 2
    [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3
    [唐]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