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伏龙祠》

蜀栈荆江志未酬,两京直拟笑谭收。
仅容孱后存酅祀,谁遣东吴解魏仇。
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
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壮志未酬、愤懑不平的情绪。首联“蜀栈荆江志未酬,两京直拟笑谭收”描述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未能实现,只能将两京的繁华景象当作笑话来看。颔联“仅容孱后存酅祀,谁遣东吴解魏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和无奈,仅能容忍弱小的君主存在,而谁又能真正为国家解除仇恨呢?颈联“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无能、谋划不当的愤慨,认为应该有更好的方法和人才来对抗敌人。尾联“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则以伏龙祠上的烟雾来象征诗人的愤懑之情,表达了诗人的不满和愤怒。 从诗歌的艺术表现上来看,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同时,诗歌的语言也较为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愤懑不平的情绪,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创作背景
陈造的《过伏龙祠》创作于宋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经过伏龙祠时,对国家命运和时局的感慨。通过诗中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具体的创作背景与陈造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关,可能涉及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要了解更详细的创作背景,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诗词关键字: 烟霭 不合 无法
相关诗词
  • 1
    [唐]
    崇朝遘行雨,薄晚屯密云。
    缘阶起素沫,竟水聚圆文。
    河柳低未举,山花落已芬。
    清尊久不荐,淹留遂待君。
    飞雨欲迎旬,浮云已送春。
    还从濯枝后,来应洗兵辰。
    气合龙祠外,声过鲸海滨。
    伐邢知有属,已见静边尘。
  • 2
    [明]
    关头明月古今情,树引凉飙夜有声。
    土木未忘巡正统,封疆无复问开平。
    霜迎狼纛秋临祭,风偃龙祠岁守盟。
    此日庙谟争画一,空谈莫遣误书生。
  • 3
    [唐]
    匝岸青芜掩古苔,面山亭树枕潭开。
    有时弦管收筵促,无数凫鹥逆浪来。
    路入龙祠群木老,风惊渔艇一声回。
    人传郭恽多游此,谁见当初泛玉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