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太华寺咏落花》

缀幌沾筵各有因,长安万树总辞春。
残妆带雨犹含泣,薄质随风易损神。
信断御沟争似叶,香消清路不如尘。
朝逢鹿女衔将献,证却从前色误身。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伤的诗,借用了春天落花的景象,寓意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诗中以落花作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首联“缀幌沾筵各有因,长安万树总辞春。”描绘了落花飘落的场景,无论是因为风吹雨打还是自然凋零,花朵都终将离开枝头,春天的长安万树也都将辞别春天。这一描绘中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无常和结束的深深感慨。 颔联“残妆带雨犹含泣,薄质随风易损神。”进一步描绘了落花的形象,残妆带雨,仿佛含泣,薄质随风,容易憔悴。这里的落花形象生动,寓意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颈联“信断御沟争似叶,香消清路不如尘。”通过对比落花和御沟的叶子、清路的尘土,进一步强调了落花的无助和无力,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奈和悲哀。 尾联“朝逢鹿女衔将献,证却从前色误身。”通过鹿女衔花献人的形象,寓言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和比喻,寓意了生命的无常、脆弱和珍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生命的热爱。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创作背景
**《太华寺咏落花》的创作背景与皇甫汸的生活经历和情绪有关**。皇甫汸作为明代文人,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苦闷、空虚的情绪,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在明朝中期,社会风气日趋奢靡,文人们常常感到一种时代的无奈和悲观,这种情绪在皇甫汸的诗歌中有所体现。 具体到《太华寺咏落花》这首诗,它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皇甫汸在某次游览太华寺时,看到落花飘落的景象,心生感慨,从而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诗歌,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哀,也寄寓了自己对时代、社会的感慨。
诗词关键字: 不如
相关诗词
  • 1
    [魏晋]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 2
    [唐]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 3
    [唐]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