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道中延福寺逢琴僧》
维舟探野寺,取径度溪桥。 宿雨鸣才歇,寒云湿未消。 琴声入林细,幡影隔花遥。 流水原无着,归心缓落潮。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境的诗歌,展现了诗人探访野寺的一路风景和内心的感受。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维舟探野寺,取径度溪桥”描绘了诗人乘舟探寻野寺,然后走小径度过溪桥的生动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和探索。
颔联“宿雨鸣才歇,寒云湿未消”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夜雨刚停,寒云尚未消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
颈联“琴声入林细,幡影隔花遥”则通过琴声和幡影的描绘,展现了野寺的宁静和神秘,也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尾联“流水原无着,归心缓落潮”则以流水比喻人心,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心的期待。整首诗以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文和内心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野寺探访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的探索。
|
创作背景
《昆山道中延福寺逢琴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作者皇甫汸在旅途中的一次偶遇。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途经昆山延福寺时,遇到了一位擅长弹琴的僧人,通过聆听僧人的琴声,引发了作者对生活、人生以及自然的感慨和思考。
皇甫汸是明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风景、人情世态的敏锐观察和感悟。因此,这首《昆山道中延福寺逢琴僧》可能是在他旅途中的一次偶然遇见,引发了他的诗兴,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歌。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具体、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建议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悬圃树瑶。
昆山挺玉。
流采神皋。
列秀华岳。
休哉美宝。
擢颖昌族。
灼灼风徽。
采采文牍。
-
冻卧袁安已复苏。
闭门那患出无车。
似渠人物到今无,可笑昆山夸片玉。
须怜沧海叹遗珠。
时来应许捋君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