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促纤叹》

刺刺重刺刺,唧唧复唧唧。
只解促鬓丝,岂能催妇纤。
纤亦何用催,有丝愿成匹。
今夏蚕薄收,巧手闲刀尺。
昨下急急符,三日立税籍。
箧中无余丝,红女泪双滴。
汝更催不休,使我不得息。
汝因贪与嗔,形化生股翼。
不特登我门,又入床下壁。
号我夜不眠,墐户无计塞。
何时清霜来,堀堁同一寂。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生活艰辛的诗,通过织女的口吻,诉说了她在蚕丝生产过程中的辛苦和烦恼。诗歌以织女的叹息和泪水为主线,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苦难和无奈。 诗歌开头“刺刺重刺刺,唧唧复唧唧”模拟了织女织布的声音,形象生动。接着“只解促鬓丝,岂能催妇纤”揭示了织女劳动的艰辛,以及时间紧迫的压力。 “纤亦何用催,有丝愿成匹”表达了织女希望能够顺利织出布匹的愿望,同时也展现了她的勤劳和坚韧。但是,“今夏蚕薄收,巧手闲刀尺”却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收成不好,她的巧手也只能闲置。 接着,“昨下急急符,三日立税籍”揭示了官府对织女们的剥削和压迫,让她们的生活更加艰难。“箧中无余丝,红女泪双滴”形象地描绘了织女因为无法完成税收任务而哭泣的场景。 “汝更催不休,使我不得息”表达了织女对官府逼迫的不满和愤怒。“汝因贪与嗔,形化生股翼”则揭露了官府的贪婪和残暴,形象地表现了官府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最后,“号我夜不眠,墐户无计塞”描绘了织女因为官府的逼迫而夜不能寐,无法安生的痛苦状态。“何时清霜来,堀堁同一寂”则表达了织女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希望苦难能够早日结束。 整首诗以织女的口吻,生动地展现了她的苦难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官府的残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促纤叹》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丝绸的生产和劳动密切相关。在宋朝,丝绸生产是一项重要的产业,而丝绸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因此,劳动者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负担。 这首诗通过描绘织女在机房中勤劳工作的场景,表现了劳动者的辛劳和苦难。同时,诗人也借助诗歌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关注,呼吁社会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体现了人文关怀。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
诗词关键字: 无余 巧手 岂能
相关诗词
  • 1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
  • 2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3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