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夕泛舟人因指括苍感赋》
冬霁寒轻树未凋,丹枫江岸似花饶。 半帆布影悬初月,几处渔灯点落潮。 慢世不将辞赋卖,端居何用简书招。 白云东望苍山路,曾记当年误折腰。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冬天景象的诗,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首联“冬霁寒轻树未凋,丹枫江岸似花饶”描述了冬天的景象,寒气轻轻,树木还未凋谢,丹枫江岸像花一样美丽。这一联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冬日里的宁静与美丽。颔联“半帆布影悬初月,几处渔灯点落潮”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江景,半帆布影悬挂着初升的月亮,几处渔灯点缀在落潮的江面上。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颈联“慢世不将辞赋卖,端居何用简书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不愿将辞赋出卖,端居在家中何用简书招致官职。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专注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尾联“白云东望苍山路,曾记当年误折腰”回忆了过去的经历,诗人望着东方的苍山和白云,想起了曾经误折腰的经历。这一联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冬天景象的描绘和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
创作背景
《钱江夕泛舟人因指括苍感赋》是明朝文学家皇甫汸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皇甫汸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则是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从作者角度来看,皇甫汸在明朝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他的诗歌风格流畅自然,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创作《钱江夕泛舟人因指括苍感赋》时,皇甫汸可能正经历着人生的起伏波折,或者在思考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这些情绪和思考都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从社会背景来看,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士人阶层对社会现实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思考。同时,明朝也是文学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士人表达情感、思考问题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钱江夕泛舟人因指括苍感赋》应运而生,既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士人心态。
以上只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相关诗词
-
-
庾岭梅花暖,贤侯惠爱深。
精神虽满腹,抚字亦劳心。
九转竟难遇,二毛何遽侵。
伤哉东逝水,无复大江阴。
-
客授向东欧,君为郡督邮。
岂惟寮契笃,更喜吏才优。
每叹频年别,俄惊一梦休。
虞山渺何许,泪落不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