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燕矶后仍过清江道院答蔡子》
别有清溪胜,回探思不穷。 鸟鸣残雨歇,帆落暮潮通。 关路逢桃径,江花引桂丛。 还闻歌《水调》,流响步虚中。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清幽胜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联“别有清溪胜,回探思不穷。”点明了诗人所向往的清溪胜境,以及回探时思绪无穷的感受。颔联“鸟鸣残雨歇,帆落暮潮通。”通过描绘鸟鸣和帆落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清溪的宁静和美丽。颈联“关路逢桃径,江花引桂丛。”则通过描绘桃径和桂丛,展现了清溪周边的繁花似锦和优美景色。
尾联“还闻歌《水调》,流响步虚中。”通过歌声和流响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沉浸在清溪胜境中的愉悦和陶醉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胜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渲染,展现了一个清幽雅致的清溪胜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文的魅力。
|
创作背景
**《登燕矶后仍过清江道院答蔡子》的创作背景与皇甫汸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密切相关**。皇甫汸作为明代文人,身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代的关注。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人在登燕矶后,被清江道院的自然景观所打动,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对人生的反思**:皇甫汸在诗中可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3. **与友人的情感交流**:诗题中的“答蔡子”表明这首诗是与友人的情感交流,可能蔡子先有诗赠予皇甫汸,皇甫汸遂以此诗作答。
综上所述,**《登燕矶后仍过清江道院答蔡子》的创作背景包含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人生的反思以及与友人的情感交流**。
相关诗词
-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