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隐》
谁识菊为花隐逸,陶潜以后有濂翁。 落花别有尧夫爱,此意与濂同不同。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隐逸以及两位文人陶潜和邵雍(字尧夫)之间的关系。首先,诗中提到“谁识菊为花隐逸”,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菊花比作隐逸的花,展现了菊花的低调与清雅。
接着,诗人提到了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以隐居生活和诗文著称,对菊花情有独钟。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明证。诗中说“陶潜以后有濂翁”,意味着在陶潜之后,还有像濂翁这样的文人雅士欣赏菊花。
然后,诗人又提到了邵雍(字尧夫),并问“落花别有尧夫爱,此意与濂同不同”,意在探讨邵雍对落花的喜爱是否与濂翁相同。这里也展现了诗人对前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对不同文人雅士情感表达的探究。
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运用典故和拟人的手法,赋予菊花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前人文化的敬仰和传承。在结构上,诗歌起承转合,流畅自然。
|
创作背景
《花隐》是宋代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氛围以及舒岳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有关。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目前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相关的诗歌研究和历史文献资料。
相关诗词
-
彩笺吟遍惜春诗,花隐纱窗见月迟。
欲问海棠持画烛,自嗟不是少年时。
-
溪水绿生鳞,溪山雨后新。
草藏眠渚鸟,花隐浣沙人。
意适忘舟远,情欢藉酒频。
碧云莫将合,回首隔风尘。
-
褰帷方出郭,江上欲黄昏。
却望东原道,青山蔽县门。
蝉鸣月里树,犬吠水边村。
何处分渔火,芦花隐钓<舟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