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信师房》
廿载寻师此闭关,秋风今日鬓毛斑。 重来指引看花地,一榻荒凉野草闲。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时重回故地有感而作。首句“廿载寻师此闭关”,直接点明自己与友人共同寻师访道,已经过了廿年。“廿载”言时间之长,“闭关”言其守志不移。“秋风今日鬓毛斑”中“今日”与前“廿载”形成对比,更显岁月蹉跎,两鬓已斑。第二联“重来指引看花地,一榻荒凉野草闲”,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之情。“重来”表明诗人此次重游故地,“看花地”则表明自己依旧心存归隐,不忘初心。“一榻荒凉野草闲”中“一榻”与“看花地”相照应,描绘出诗人今日归隐处境之凄凉。
诗人以淡泊、宁静的心境描绘出了一幅闲适、清雅的归隐生活图景,读来让人感受到诗人守志不阿的傲岸骨气。此诗语言平淡无华,但意境深远,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声韵和谐,体现了诗人超逸、旷达的情怀。
|
创作背景
《再过信师房》是明代文学家硕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再次拜访信师房的经历有关。信师是一位僧人或隐士,诗人再次来到他的房舍,感受到了宁静的环境和友好的氛围,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信师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硕篽通过描绘信师房的清幽环境,以及与信师交流时的亲切感受,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世态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信师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雨晴山泼翠,溪净水拖蓝。
闲来共陪杖屦,邂逅已成三。
齿齿清泉白石,步步碧桃翠竹,是处辄幽探。
行到钓台下,怪树荫空潭。
踏芳洲,寻别馆,履才岩。
壶天日月长在,云气满东南。
沽得一尊浊酒,唤取山花溪鸟,听我醉中谈。
异日再过此,端为解征骖。
-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
溪南读书处,秋晚数经过。
寒照隐城树,苍烟深壁萝。
窗明山翠近,地静叶声多。
丛桂空岩暮,徒怀招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