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枝籐杖各过头,一赠诗翁一自留。 借力崎岖知意厚,分岐喧静果谁优。 拄归山路烟岚好,横向禅堂魔魅愁。 偿尽阿师行脚债,不妨分我老沧洲。 |
|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且深刻的诗,看似在描述两枝籐杖,实则蕴含了人生哲理。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两枝籐杖各过头,一赠诗翁一自留。”描绘出两枝籐杖,一枝赠给诗翁,一枝自己留下。这里的籐杖可以看作是生活的工具或者帮手,也可理解为朋友或者伴侣。赠予诗翁的那枝籐杖,体现出了慷慨与友情。 接下来“借力崎岖知意厚,分岐喧静果谁优。”,诗人通过描述籐杖在崎岖路上的助力,表现了其深厚的情意。而“分岐喧静果谁优”则体现出了生活的矛盾与纠结,也表达了人生路途中的不确定性。 然后,“拄归山路烟岚好,横向禅堂魔魅愁。”这两句非常生动,前一句描绘出拄着籐杖在山路中行走的场景,后一句则表现了籐杖在禅堂中的横放,似乎能驱散魔魅的忧愁。这里既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又体现了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最后,“偿尽阿师行脚债,不妨分我老沧洲。”诗人表示籐杖陪伴阿师走完了他的旅程,现在也不妨陪伴诗人老去。这里表达出了对生活的感慨,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籐杖为线索,串联起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既有慷慨友情,又有生活的矛盾与纠结,还有生活的宁静与恬淡,以及对生命的敬畏。诗人通过籐杖这一象征,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深理解和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