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暗示的诗,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思念和无私的奉献。通过背人解素袜,裂断寄郎边的情节,展现了一种虽然分隔两地,但心意相通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其中,“背人解素袜”这个细节描绘了女主人公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而“裂断寄郎边”则进一步表现了女主人公将自己的思念和牵挂寄给了远方的情郎,进一步展现了她的深情和专一。
接着,“须知销玉骨,无兴与金莲”这两句则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玉骨和金莲这里指的是女主人公的身体和精神。须知销玉骨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思念而憔悴,无兴与金莲则表现了她的心情落寞,无意打扮。这两句诗深深地描绘出了女主人公的痴情和等待的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深情和专一,同时也暗示了分离的无奈和时间的流逝,具有深深的感染力。
|
创作背景
龙辅的《恨》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并未明确记载,因此无法直接得知。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出发,进行一些推测。诗中的“恨”字,表达了诗人的某种不满或者遗憾,这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者对社会的某种现象的不满有关。同时,诗歌描述了一位女子为爱人解开素袜,裂断丝线的情景,这可能隐喻着诗人的某种情感纠葛或者生活的挫折。
以上都是基于诗歌内容的推测,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人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等因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文献研究。
相关诗词
-
举头忽见衡阳雁。
千声万字情何限。
叵耐薄情夫。
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
和泪掩红粉。
待雁却回时。
也无书寄伊。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