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即事》

清江与我共天涯,若到沧溟始是家。
晓渡换舟惊宿雁,暮林系马散栖鸦。
山童老木才余骨,潮落寒汀半露沙,只恐行人不著眼,一川秋色在芦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江旅途的生动画面,表达出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首联“清江与我共天涯,若到沧溟始是家”,以“清江”与“我”相伴行走天涯起兴,引出“沧溟”这个最终的归宿,突显出诗人的天涯沦落之感,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 颔联“晓渡换舟惊宿雁,暮林系马散栖鸦”,通过描绘清晨渡口换舟惊动宿雁和傍晚林中系马散去栖鸦的场景,以动衬静,表现出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颈联“山童老木才余骨,潮落寒汀半露沙”,进一步描绘凄清的秋色,以“山童老木”和“潮落寒汀”为意象,渲染出萧瑟、落寞的氛围。 尾联“只恐行人不著眼,一川秋色在芦花”,以“行人”为引子,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片芦花丛中的秋色,表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暗示出诗人自身的孤独和落寞。 整首诗以清江旅途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旅途孤寂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宏大。
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李流谦创作的《即事》是以秋天的自然景物为背景,来表达他内心的感情和看法**。在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宋朝军队对金国的战争大败,不得已向金国乞求和平。次年十一月,和约达成,宋朝接受了金人提出的停战条件,答应每年向金国增纳白银三十万两,细绢三十万匹,这一事件被称为嘉定和议。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诗中借助秋天的景物,抒发了对时事的不满和无奈心情。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芦花 秋色 行人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