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不扰堂》

取民狼走羊,胜之楚克庸。
孰知召初,已赋大小东。
贤侯守此道,力若拔山雄。
深堂玩閴寂,翠影环蒙笼。
泛应得天游,静镇副上衷。
乐知前池鱼,吟当北窗风。
情寄埃壒外,俗自和气中。
高吟与杰作,铿谹而舂容。
无欲民自朴,契钥今古同。
即今美公孚,袖手自即功。
坐令鞭蒲捐,宁遣马力穷。
我心偕郡人,会当志原从。
新年锋车南,帝渥看稠重。
政声颍川上,可庸不作公。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明的郡守,他治理有方,赢得了百姓的敬爱和尊重。诗人通过赞美这位郡守,表达了对于清廉、勤政、爱民等优良品质的崇敬。 诗中首先描绘了战争的场景,狼奔豕突,羊群四散,而楚军战胜了庸国。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赞美贤侯的治郡之道。他以拔山之力,守护着百姓的安宁。在他的治理下,深堂寂静,翠影环绕,一片祥和之景。 诗人又描绘了贤侯的天真烂漫之态,他泛应曲当,顺应自然,静镇一方,副上天之衷。他以清廉自守,情寄尘埃之外,俗自和气之中。他的高吟与杰作,铿锵有力,和谐从容。 诗人再次强调,没有欲望的民众自然淳朴,古今相同的钥匙就是清廉。如今美好的公信力,使他袖手自即功。他坐令鞭蒲捐弃,宁愿马力穷尽,也要为百姓造福。诗人表示,自己与郡人同心,会当追随贤侯,共同为民办实事。 最后,诗人祝愿贤侯新年锋车南归,帝渥看重他,政声传扬于颍川之上,但愿他不要因此升官离开此地。整首诗充满了对贤侯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勤政、爱民等优良品质的崇敬。
创作背景
《次韵不扰堂》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但政治动荡,战争频发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背景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表达在诗中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2. 个人经历:陈造本人性格刚毅,不为权贵所屈,这可能反映在他诗中那种追求宁静、远离纷扰的主题上。 3. 诗歌主题:“不扰堂”这样的题名很可能表示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期望和向往,即希望生活平静,不被打扰。这样的主题在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综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包含了社会环境的压力,诗人的个人性格和经历,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上解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诗词关键字: 池鱼 应得 马力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