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民狼走羊,胜之楚克庸。 孰知召初,已赋大小东。 贤侯守此道,力若拔山雄。 深堂玩閴寂,翠影环蒙笼。 泛应得天游,静镇副上衷。 乐知前池鱼,吟当北窗风。 情寄埃壒外,俗自和气中。 高吟与杰作,铿谹而舂容。 无欲民自朴,契钥今古同。 即今美公孚,袖手自即功。 坐令鞭蒲捐,宁遣马力穷。 我心偕郡人,会当志原从。 新年锋车南,帝渥看稠重。 政声颍川上,可庸不作公。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明的郡守,他治理有方,赢得了百姓的敬爱和尊重。诗人通过赞美这位郡守,表达了对于清廉、勤政、爱民等优良品质的崇敬。 诗中首先描绘了战争的场景,狼奔豕突,羊群四散,而楚军战胜了庸国。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赞美贤侯的治郡之道。他以拔山之力,守护着百姓的安宁。在他的治理下,深堂寂静,翠影环绕,一片祥和之景。 诗人又描绘了贤侯的天真烂漫之态,他泛应曲当,顺应自然,静镇一方,副上天之衷。他以清廉自守,情寄尘埃之外,俗自和气之中。他的高吟与杰作,铿锵有力,和谐从容。 诗人再次强调,没有欲望的民众自然淳朴,古今相同的钥匙就是清廉。如今美好的公信力,使他袖手自即功。他坐令鞭蒲捐弃,宁愿马力穷尽,也要为百姓造福。诗人表示,自己与郡人同心,会当追随贤侯,共同为民办实事。 最后,诗人祝愿贤侯新年锋车南归,帝渥看重他,政声传扬于颍川之上,但愿他不要因此升官离开此地。整首诗充满了对贤侯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勤政、爱民等优良品质的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