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成次彦博韵见示仍用韵答之三首》
挽眉聊卓鲁,高步故夔龙。 倦翮閒霜鹗,苍棱老涧松。 只应安小试,正自耻先容。 泚笔书三异,他山玉可攻。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尚的人格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品和才华的赞美。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的卓越风采和坚韧品格。
首联“挽眉聊卓鲁,高步故夔龙”中,诗人通过“挽眉”和“高步”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气度和风采。同时,借用“卓鲁”和“夔龙”两位古代贤臣的名字,暗示了人物的贤能和高尚品质。
颔联“倦翮閒霜鹗,苍棱老涧松”中,诗人通过“倦翮”和“苍棱”两个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人物的坚韧和刚毅。同时,用“霜鹗”和“涧松”两种事物来形容人物的性格,进一步强调了人物的坚韧和高洁。
颈联“只应安小试,正自耻先容”中,诗人通过“安小试”和“耻先容”两个表达,展现了人物对于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有着极高的自信,不愿意轻易展示自己的能力,更不会去追求虚荣的名利。
尾联“泚笔书三异,他山玉可攻”中,诗人通过“泚笔书三异”这个形象的表达,展现了人物的才华横溢。而“他山玉可攻”则暗示了人物的才华和价值,就像珍贵的玉石一样,需要经过打磨和雕琢才能更加光彩夺目。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的卓越风采和高尚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格和才华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质和价值。
|
创作背景
《李允成次彦博韵见示仍用韵答之三首》是宋朝诗人李流谦的一组诗。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友情交往:诗题中提到了“李允成次彦博韵见示”,这说明这组诗是李流谦对朋友李允成和彦博诗意的回应,他们之间可能存在深厚的友情,经常通过诗词进行交流和互动。
2. 诗歌创作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当时的重要文化表现形式,经常被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因此,这个时期的诗人往往会在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创作诗歌。
3. 个人情感表达: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李流谦的这组诗,可能是在他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等个人情感驱使下创作的。
以上是对《李允成次彦博韵见示仍用韵答之三首》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深入研究诗人的生平和诗歌内容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答案。
相关诗词
-
吾慕李汉超,为将勇无俦。
养士三千人,人人百貔貅。
关南三十年,天子不北忧。
吾爱李允则,善觇多计筹。
虏动静寝食,皎如在双眸。
出入若变化,谈笑摧敌谋。
恩信浃南北,声名落燕幽。
二公材各异,战守两堪尤。
天下不用兵,尔来三十秋。
今其继者谁,守冀得李侯。
李侯年尚少,文武学彬彪。
河朔一尺雪,北风暖貂裘。
上马擘长弓,白羽飞金鍭。
临行问我言,我◇本儒鲰。
汉超虽已久,故老尚歌讴。
允则事最近,犹能想风流。
-
冷官谁顾雀罗门?
一纸惟君肯见存。
堪笑放翁昏至此,乘壶误写作朋樽。
-
花气浓熏坞,藤稍密荫桥。
但须樽有酒,未问印垂腰。
芳草晚尤碧,好山晴更遥。
太阿真宝剑,不必夜干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