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书事》

能閒无健羡,可饱即珍烹。
成我耕桑计,欣儿谭诵声。
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
苦欲劳工宰,此生无我生。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安宁、自足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首联“能閒无健羡,可饱即珍烹。”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认为只要能够安闲自在,不羡慕别人的富贵荣华,只要有饱饭吃,就可以感到满足。这种态度体现出一种超脱、自在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 颔联“成我耕桑计,欣儿谭诵声。”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方式,通过自己的耕种和劳作,实现了自给自足,同时也感到欣喜的是,孩子们也在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颈联“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则流露出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认为即使拿起武器去战斗,也难以改变现状,而收敛衣袖也无法平息内心的愤懑。 尾联“苦欲劳工宰,此生无我生。”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自嘲,认为自己虽然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此生却难以实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评论,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宋代李流谦的《书事》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国家形势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下面是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推断的一些可能性。 首先,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士兵们的忧愤情绪,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这可能反映了当时宋代面临的外敌入侵和边疆不宁的社会现实。作者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其次,李流谦本人可能有过边塞生活或游览的经历,对边疆的士兵和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这些经历可能促使他创作了这首《书事》,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边疆士兵的同情和对国家形势的关切。 综上所述,李流谦的《书事》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国家形势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边疆士兵的同情。
上一首
《梅花》
下一首
《绝句》
诗词关键字: 无我 劳工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