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能閒无健羡,可饱即珍烹。 成我耕桑计,欣儿谭诵声。 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 苦欲劳工宰,此生无我生。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安宁、自足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首联“能閒无健羡,可饱即珍烹。”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认为只要能够安闲自在,不羡慕别人的富贵荣华,只要有饱饭吃,就可以感到满足。这种态度体现出一种超脱、自在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
颔联“成我耕桑计,欣儿谭诵声。”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方式,通过自己的耕种和劳作,实现了自给自足,同时也感到欣喜的是,孩子们也在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颈联“横戈真不武,敛袂亦难平。”则流露出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认为即使拿起武器去战斗,也难以改变现状,而收敛衣袖也无法平息内心的愤懑。
尾联“苦欲劳工宰,此生无我生。”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自嘲,认为自己虽然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此生却难以实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评论,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
**宋代李流谦的《书事》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国家形势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下面是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推断的一些可能性。
首先,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士兵们的忧愤情绪,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这可能反映了当时宋代面临的外敌入侵和边疆不宁的社会现实。作者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其次,李流谦本人可能有过边塞生活或游览的经历,对边疆的士兵和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这些经历可能促使他创作了这首《书事》,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边疆士兵的同情和对国家形势的关切。
综上所述,李流谦的《书事》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国家形势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边疆士兵的同情。
相关诗词
-
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
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
鸿都人远,霓裳露冷,鹤羽天宽。
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
-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
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
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
林泉深处足烟霞,流水寒云八九家。
江客帆樯悬网罟,野人篱落带桑麻。
案头墨迹儿临帖,灯下车声妇络纱。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