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即目》

藕梢菱蔓织横塘,属玉鵁鶄度渺茫。
可怪插秧青雨里,暮寒清切水栀香。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美丽图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横塘的藕梢菱蔓、飞翔的玉鵁鶄,以及雨中插秧的农人和暮寒中的水栀香。 首句“藕梢菱蔓织横塘”,用“织”字形象地描绘了藕梢和菱蔓交织生长的场景,表现出横塘的生机与活力。“属玉鵁鶄度渺茫”,则通过翡翠鸟飞翔的形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渺茫,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遐想。 接着,诗人通过“可怪插秧青雨里”一句,描绘了农民在雨中辛勤插秧的场景,表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和坚韧。这里的“可怪”并非指责,而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感慨和敬意。 最后一句“暮寒清切水栀香”,则用“暮寒”和“水栀香”两个意象,展现了傍晚时分的寒冷和水栀花的清香,通过感官的刺激,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和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创作背景
《即目》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成为当时人们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宋朝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争、政治斗争不断,这些社会因素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2. 个人经历:舒岳祥本人也是一个具有丰富人生经历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理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因此,《即目》这首诗也可能是他根据个人经历、感悟创作而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即目》这首诗是舒岳祥在宋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感悟创作而成。诗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对个人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人生的哲理探索。
诗词关键字: 插秧
相关诗词
  • 1
    [唐]
    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
    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
    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
    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
    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
    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
    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
  • 2
    [清]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
    去郭几家犹傍柳?
    边淮一带已无村。
    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
    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 3
    [清]
    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