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张守三首》

平时漫诧跳梁去,末势宁逃死弃如。
但遣鲸鲵绝吞噬,茫洋春泽尽嘉鱼。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意象的诗。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展现了生命的起伏波折,以及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首句“平时漫诧跳梁去”描绘了生活中的平常状态,用“漫诧”形象地表现了生活的平淡无奇和波澜不惊。而“跳梁去”则形象地表现了生活中的起伏和波折。 次句“末势宁逃死弃如”则进一步描绘了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宁逃”表达了无论如何都无法逃避的困境,“死弃如”则形象地表现了被生活抛弃,面临死亡的威胁。 然而,诗人在后两句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但遣鲸鲵绝吞噬”表现了诗人对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念,“茫洋春泽尽嘉鱼”则展现了春天的洋洋大海里充满了美好的生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 此诗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寓意深远。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十分丰富,从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闷,到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念,再到对生活的乐观和希望,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次韵张守三首》是宋朝诗人陈造创作的一组诗。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张守的交往、友情有关,或者是对某些时事、景物的感慨和抒发。具体创作背景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陈造的生平经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文志,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先生”。范成大见其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称其“文隽而美,诗清而丽,善制诰,笔力跌宕。”绍熙元年(1190年),为潭州教授。又与潭州守李璧同撰《皇朝中兴圣德颂》,壁奏上之,孝宗深嘉叹。元泰元年(1201年),转太平府教授。嘉定元年(1208年),岁满至临安,转承直郎,俄以疾卒。著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刊刻行世,陆游为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陆游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人张氏墓志铭》。
诗词关键字: 跳梁 吞噬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