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十月初五日重赋菊》

昔人十月菊,已恨光景衰。
今兹十月菊,瘦蕊未觉迟。
两年无官历,弦望占盈亏。
人言闰在子,节候固应违。
此物秉坚正,未怕风霜欺。
宁同此身槁,不与清香离。
香性自流传,更过梅花枝。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严寒中的坚韧与坚持,并以此为比喻,展现了诗人自身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昔人十月菊,已恨光景衰。”通过“昔人”对十月菊的描绘,传达出菊花已经开始凋零,光阴已逝的意境,引领读者进入诗的情境。 而后,“今兹十月菊,瘦蕊未觉迟。”描述了眼前的菊花,虽然花瓣瘦弱,但花蕊依然挺立,没有感觉到冬天的临近,形成了对菊花的初步印象。 “两年无官历,弦望占盈亏。”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两年来没有官职,只能凭借月相的变化来推测时间的流逝,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 “人言闰在子,节候固应违。”人们说闰月在子年,节气和时令自然会有所不同,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入理解。 “此物秉坚正,未怕风霜欺。”菊花秉性坚韧正直,不怕风霜的欺凌,这是对菊花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身的坚韧正直品质。 “宁同此身槁,不与清香离。”宁愿身体枯萎,也不放弃清香,这是对菊花坚守清香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坚守。 最后,“香性自流传,更过梅花枝。”菊花的香气自然流传,甚至超过了梅花,这是对菊花香气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品质的高度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坚韧、正直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高尚品质的坚守和自信。
创作背景
《十月初五日重赋菊》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菊花有关,可能是诗人在十月初五日观赏菊花时,有感于菊花的美丽和傲霜斗寒的品格,故作此诗。同时,也可能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情感或人生感慨。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和诗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诗词关键字: 盈亏 花枝 风霜
相关诗词
  • 1
    [唐]
    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
    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上暖。
    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 2
    [唐]
    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
    三十里有馆,有馆名芳溪。
    荒邮屋舍坏,新雨田地泥。
    我病百日馀,肌体顾若刲。
    气填暮不食,早早掩窦圭。
    阴寒筋骨病,夜久灯火低。
    忽然寝成梦,宛见颜如珪。
    似叹久离别,嗟嗟复凄凄。
    问我何病痛,又叹何栖栖。
    答云痰滞久,与世复相暌。
    重云痰小疾,良药固易挤。
    前时奉橘丸,攻疾有神功。
    何不善和疗,岂独头有风。
    殷勤平生事,款曲无不终。
    悲欢两相极,以是半日中。
    言罢相与行,行行古城里。
    同行复一人,不识谁氏子。
    逡巡急吏来,呼唤愿且止。
    驰至相
  • 3
    [宋]
    梦游帝里送残秋,重九真为帝里游。
    十月初头方赐对,痴儿枉却一生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