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同幕皆预即事四绝》
风卷冈头似怒雷,晓来驱我上崔嵬。 斗牛尽是登临处,到得清明却不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诗人被迫迎风登山,但依旧向往能登上高处,欣赏清明时节的美景。
首句“风卷冈头似怒雷”使用比喻,将风势汹涌的山冈比作怒吼的雷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恶劣和环境的艰险,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顽强和坚韧。
第二句“晓来驱我上崔嵬”中的“驱”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被风势所迫,不得不向上攀登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面对困难的坚韧和无畏。
第三句“斗牛尽是登临处”使用象征手法,以“斗牛”象征高处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登高远眺的向往和期待。
最后一句“到得清明却不来”则透露出诗人的遗憾和失落,尽管他向往清明时节的美景,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种遗憾和失落也让读者产生了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坚韧与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
创作背景
陈杰的《劝农同幕皆预即事四绝》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农民在官员的鼓励下努力耕作的情景。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社会背景: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政府官员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常会鼓励农民努力耕作,提高农业产量。
2. 自然灾害:在古代,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等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官员们需要经常关注灾情,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 社会动荡:宋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陈杰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扬,同时也呼吁社会重视农业,关注农民的生活。
综上所述,陈杰的《劝农同幕皆预即事四绝》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诗词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