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书孙州判澹翁再擒寇事迹》

古丰怪事未前闻,谁遣盗起纷如云。
民无掩骭盗乘马,民无寸铁盗铸冶。
英英别乘紫髯风,万甲兵藏学古胸。
前年借才从伯府,今年驾车就熟路。
直指贼巢冞入阻,谈笑双收卞庄虎。
十年养痈破一朝,溪山深处复渔樵。
由来禁暴非智力,廉为先声义为的。
苍生何进苏息在,安得邦伯皆结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古丰地区盗贼蜂起,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以及一位英勇果敢的官员带领军队平息盗乱,恢复社会安定的诗歌。 首句“古丰怪事未前闻,谁遣盗起纷如云”描绘了古丰地区匪患严重,盗贼四起的社会状况。诗人通过比喻盗贼纷如云,形象地展现了盗贼之多,社会之乱。 接着,“民无掩骭盗乘马,民无寸铁盗铸冶”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民众生活困苦,无力自卫,而盗贼却装备精良,肆意妄为的社会现实。 然后,“英英别乘紫髯风,万甲兵藏学古胸”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位英勇果敢的官员,以紫髯风为象征,胸中藏有万卷兵书,学识渊博。这位官员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前年借才从伯府,今年驾车就熟路”两句,描述了这位官员前年刚从伯府借调过来,今年已经能够驾轻就熟地平息盗乱了。 “直指贼巢冞入阻,谈笑双收卞庄虎”两句,描绘了这位官员直捣贼巢,英勇善战,谈笑间便收服了盗贼。 “十年养痈破一朝,溪山深处复渔樵”两句,诗人用比喻形容长期的匪患一朝被破,人们重新回归平静的生活。 最后,“由来禁暴非智力,廉为先声义为的。苍生何进苏息在,安得邦伯皆结辈”,诗人总结了平息盗乱的关键在于清廉和正义,呼吁当政者应该以民生为重,选拔更多像这位官员一样的人才来治理国家。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古丰地区的社会现实和一位英勇果敢的官员的形象,呼吁当政者关注民生,重视清廉正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书孙州判澹翁再擒寇事迹》是宋朝诗人陈杰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孙澹翁的事迹有关。孙澹翁是一位在抵抗外敌入侵中表现出英勇无畏、屡次擒获敌寇的英雄人物。陈杰在诗中表达了对孙澹翁英勇事迹的赞美,同时也通过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品质,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这首诗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英雄人物的崇敬和颂扬。
诗词关键字: 贼巢 熟路 藏学
相关诗词
  • 1
    [唐]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 2
    [宋]
    园林二月春才半,朝日曈曨天气暖。
    东风放尽柳梢青,已有黄鹂娇睍睆。
    波翻嫩麦绿连坡,露入夭桃红满眼。
    筍舆乘兴入招提,苾蒭留我炊香饭。
    山泉煮茗味更长,又得禅林半朝款。
    突兀丰碑三百年,古人事迹今苔藓。
    临风抖擞簿书尘,倚杖须臾归已晚。
    耕夫夹道看长官,百钱赠汝聊旌劝。
  • 3
    [唐]
    泗水入淮处,南边古岸存。
    秦时有漂母,于此饭王孙。
    王孙初未遇,寄食何足论。
    后为楚王来,黄金答母恩。
    事迹遗在此,空伤千载魂。
    茫茫水中渚,上有一孤墩。
    遥望不可到,苍苍烟树昏。
    几年崩冢色,每日落潮痕。
    古地多堙圮,时哉不敢言。
    向夕泪沾裳,只宿芦洲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