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充善堂为吴氏题》

厥初生人,禀性受中。
不患不善,患不能充。
血气既刚,物我交战。
不患不充,又患不善。
充而善者,可鸾可凰。
匪善而充,化为豺狼。
其充为何,勿助勿害。
鸡鸣而偿,善与利对。
申严界限,审察毫釐。
诚内伪外,理公欲私。
充无穿窬,义不胜用。
彼充孔扬,傲庭是从。
故得其正,泉达火然。
一有弗协,履冰临渊。
呜呼道微,志远瞻卓。
子如充之,明善守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劝诫性的诗歌,语言深沉,意义深远。诗歌的主题是人性的充实与善良,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正义和道德。 诗歌开篇“厥初生人,禀性受中”,意味着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接受了中性的天性,既不善也不恶。接着诗人提出了“不患不善,患不能充”,告诫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自己不善,而应该更关注何充实自己的品性。 在描述人性的冲突和挣扎时,诗人用“血气既刚,物我交战”来形容,生动地描绘了人在面对物质欲望和内心善良时的挣扎。然后诗人又提出了“充而善者,可鸾可凰。匪善而充,化为豺狼”,警告我们,只有充实而且善良的人,才能成为高尚的人,否则就可能变成邪恶的人。 在诗歌的下半部分,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是“充”,即“勿助勿害”,不要做有害他人的事,也不要帮助邪恶。在“鸡鸣而偿,善与利对”中,诗人告诫我们要在善与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申严界限,审察毫釐”是让我们要明确道德界限,明辨是非。而“诚内伪外,理公欲私”则提醒我们要内心真诚,外表不要虚伪,要公理为先,私欲为后。 诗歌结尾“呜呼道微,志远瞻卓。子如充之,明善守约”,诗人哀叹道德衰微,志向远大的人应该瞻远瞩,如果我们想要充实自己的品性,就要明确善良,遵守道德规范。 整首诗歌语言精练,意义深远,是一首很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的诗歌。
创作背景
《充善堂为吴氏题》是宋朝诗人陈杰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录并不详尽。然而,通常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理解《充善堂为吴氏题》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陈杰生活的宋朝时代,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等都会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 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诗歌的主题是“充善堂”,这可能是吴氏的家训或者处世哲学,陈杰可能因此受到启发,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以上只是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或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穿窬 审察 禀性
相关诗词
  • 1
    [宋]
    淘清研朱画屋梁,黄漆柏障连曲房。
    日晖月色不须照,了了自可窥毫芒。
    夕阴花敛似欲病,飞鸟不惊乌帽郎。
    深山穷谷谩幽僻,喜得吴侬是药囊。
  • 2
    [宋]
    先皇教善敞东闱,菲德承宗赖庆晖。
    为感储筵惊岁月,因瞻台像驻骖騑。
    楹书乍启钦遗泽,庭树重攀记旧围。
    畴日学文亲政地,仰怀慈训倍依依。
  • 3
    [宋]
    人孰不有母,鲜能报其恩。
    人孰不有弟,鲜能念同根。
    汉兴尺布谣,郑有誓泉言。
    所以忧世事,永叹鹡鴒原。
    缅怀宝善君,生子出孝门。
    幼习静室业,实为仁爱敦。
    百金买古宅,乃在清溪濆。
    堂前种荆树,堂北长慈萱。
    时从道园中,驾彼白鹤轩。
    再拜母膝下,殷勤问寒暄。
    季也一相接,怡然煦春温。
    溪鱼识啸歌,乌鸟沽盘餐。
    余适登斯堂,吴公有铭存。
    阿侄三五辈,削瓜酌清尊。
    秩然进退间,礼义何其尊。
    嗟今利夺人,骨肉相仇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