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见卖白莲者三首》
东荡花清晨,西湖渺无津。 凉荷引天远,极目妆面新。 鸣榔与鼓枻,彼岂寻芳人。 香风漂我舟,领略不及宾。 当时赏花句,兴在迹已陈。 歌似冰玉友,花面俱回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荡舟西湖的美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东荡花清晨,西湖渺无津”描绘了清晨时分,花儿盛开,湖面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颔联“凉荷引天远,极目妆面新”则用“凉荷”引出远处的天空,让人感受到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的气息。
颈联“鸣榔与鼓枻,彼岂寻芳人”中的“鸣榔”和“鼓枻”形象地描绘了船行的声音,同时引出了船上的人们。作者用“彼岂寻芳人”来反衬自己才是真正欣赏美景的人,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尾联“当时赏花句,兴在迹已陈。歌似冰玉友,花面俱回春”则通过回忆过去赏花的情景,用“兴在迹已陈”来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歌似冰玉友,花面俱回春”则用生动的比喻,将歌声比作冰玉般清脆,花儿似乎也因此回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
创作背景
《马上见卖白莲者三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环境: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商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街头巷尾常常有各种小贩在叫卖,其中也包括卖白莲者。这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2. 个人经历:陈造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他可能在街头看到了卖白莲者,被其所售白莲的外貌和品质所吸引,于是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3. 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生活琐事和人民生活的作品,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这一传统的一部分,通过描写卖白莲者的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陈造的《马上见卖白莲者三首》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经历以及文学传统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诗词
-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
慧刀挥处人头落。
虹霓万道冲云脚。
灭尽我人心。
何劳向外寻。
白莲生火里。
法忍无生死。
忍辱两皆空。
龟毛兔角同。
-
闽地高僧楚地逢,僧游蛮锡挂垂松。
白云逸性都无定,才出双峰爱五峰。
高僧不负雪峰期,却伴青霞入翠微。
百叶岩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
风生碧涧鱼龙跃,威振金楼燕雀飞。
想得白莲花上月,满山犹带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