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钦第读予孙吴之作》

少狂拂剑指天山,中岁驱驰万险艰。
射虎将军频出塞,堕茑老子晚征蛮。
莫夸兵法来圯上,但爱拿音出苇间。
风后大鸿三引首,一波长乞白鸥閒。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和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悲壮慷慨、豪情壮志的气氛。 首联“少狂拂剑指天山,中岁驱驰万险艰”描绘了诗人年少时的豪情壮志和中年时的艰辛经历。少年时英勇无畏,挥剑指向天山,表现出壮志凌云的气势;中年时则饱经风霜,驱驰于万险艰难之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颔联“射虎将军频出塞,堕茑老子晚征蛮”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英勇和艰辛。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如同射虎将军一样频频出塞征战;晚年时则像堕茑老子一样,仍然要征战南蛮。 颈联“莫夸兵法来圯上,但爱拿音出苇间”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他虽然精通兵法,但却不愿以此来夸耀,而是更喜欢在苇间吹奏拿音,表现出他内心的柔情和苦闷。 尾联“风后大鸿三引首,一波长乞白鸥閒”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像风后大鸿一样展翅高飞,远离世俗的纷扰;同时,也希望能像白鸥一样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上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和钦第读予孙吴之作》是宋代诗人陈杰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诗人陈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自然受到了文化氛围的影响,有了创作的动力。 2. 读取《孙子兵法》与《吴子兵法》:诗题中提到了“孙吴之作”,指的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两部古代兵书。可以推测,陈杰在阅读这两部兵书后,有了创作的灵感。 3. 与友人钦第的互动:题目中的“和”字,意味着这首诗是与友人钦第的一种诗词互动。可能钦第先有了一首关于阅读孙吴之作的诗,陈杰便以此为主题和诗回应。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陈杰在宋代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阅读了《孙子兵法》与《吴子兵法》两部古代兵书,受到启发,与友人钦第进行诗词互动而创作的。
诗词关键字: 驱驰 出塞 波长
相关诗词
  • 1
    [唐]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 2
    [唐]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 3
    [宋]
    庙社如今,谁复问、夏松殷柏。
    最苦是、二江涂脑,两淮流血。
    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
    问孙吴、黄石几编书,何曾识。
    青玉锁,黄金阙。
    车万乘,骓匹。
    看长驱万里,直街燕北。
    禹地悉归龙虎掌,尧夫更展鹍鹏翼。
    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